一、办学宗旨
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秉持“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人才是关键,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利用学校深厚的理工教育背景,法学院坚守“以法为主,法工结合,兼顾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打好“地方牌”、“工程牌”、“知识产权牌”和“社会权利牌”,立足福建,服务海西,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创新法学和知识产权人才。
二、基本概况
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源于20世纪80年代福建中华职业大学(2002年并入福建理工大学)的法学系,合并后历经政文系、社会科学部和人文社会科学系,最终于2013年升格为法学院。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经济法、法律、律师事务三个专科专业;2004年开设法学本科(工程法方向);2012年开设知识产权本科(福建首家);2023年5月,学校设立知识产权学院,为学校教学机构与法学院合署办公。学院多年来培养的法律类毕业生已经遍及省内外,许多学生成为公、检、法和律师事务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现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均为省一流专业,并招收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法学本科专业侧重于工程法与法务会计两个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培育“法律+建筑工程” “法律+财会”等复合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侧重专利人才培养,在省内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行优势。学院具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建成1个省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法律诊所”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诊所。学院有四个省级平台: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36名,其中正高职称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7%;副高职称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30.5%;具有博士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2.8%%;“双师型”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律师资格证、专利代理资格证)28人。现有学院教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全国知识产权高水平师资人才5人,国家专利信息实务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个人1人;入选福建省法学法律人才库6人,泉州知识产权专家库5人;担任福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非常任委员1人,省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受聘福州市公安机关首批法律顾问1人,福州市仲裁委员会、厦门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4人。学院聘请闽江学者1名,苍霞学者1名,校客座教授9名;校特聘教授1名,校外聘教授3名,还聘请了50多位资深法律实务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
三、特色与优势
两个省级一流专业,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和知识产权人才。
(一)专业优势
1.法学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法学本科专业侧重于工程法与法务会计两个人才培养方向,重点培育“法律+建筑工程” 、“法律+财会”等复合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以适应法律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知识产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自2011年作为全国较早批次、福建省首家获得本科招生资格专业发展至今,在省内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行优势。重点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本科人才,侧重专利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在修读本专业的同时,还可修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工科第二学位,可同时满足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专利代理资格考试双重资格。
(二)学科优势
1.学科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坚持与福建省兄弟高校错位发展思路,立足学校理工学科的深厚积淀,注重法律与工科相结合的学科建设方向,打造知识产权、工程法学科特色。
学科方向一: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包括三个研究方向:
其一,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宏观知识产权政策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主要关注知识产权法学与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相关的交叉学科,致力于为政府知识产权政策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划进行论证,提供决策参考,并定期出版《福建知识产权》这一政府决策参考性资料。
其二,专利分析与运营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目标是解决企业技术研发成果的产权化、市场化、产业化与价值提升,解决我省创新驱动发展领域有特色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解决企业专利预警、专利价值评估和专利转让、许可、侵权和无效分析等实务问题。
其三,知识产权法研究
该方向研究领域涉及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等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理论和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并依托地缘优势体现台湾地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等特色。
学科方向二:工程法
依托民商法学科,在工程法的领域里,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以及招投标领域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学科方向三:社会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律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该方向研究人员与福建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工会紧密联系,服务于福建省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服务实践。
2.学科特色平台
学院设有“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地方法评估与服务基地”、“福建省人民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等省级科研和服务平台,并拥有“福建理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福建理工大学法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负责管理“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并拥有标准化“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站”、“物证鉴定”三个实验室及“知识产权实训中心”等校级实践平台。
(三)科学研究
学院依托“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在知识产权法(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研究、专利分析与运营研究等三个方面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
学院依托“福建理工大学法学研究所”、“福建理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法学研究,工程法和社会法两个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5项,厅级项目49项,校级项目52项,横向课题16项,撰写论文200多篇,撰写专著10部,编写教材17部。
(四)社会服务
学院依托“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 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站”、“知识产权实训中心”等实践平台,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为福建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贡献力量。
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服务,通过短期培训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心成立以来培训学员2万人次以上。法学院教师有几十份研究报告被政府机关采纳,包括《福建省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意见》(闽委办发〔2022〕3号采纳)、《福建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闽知领〔2021〕1号采纳)、《福州市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榕委办发﹝2022﹞8号采纳)、《福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规划》(榕知办【2022】1号采纳)等等。法学院教师在“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站”开展法律义务咨询活动,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民众。
四、学院重点学科团队简介
(一)知识产权团队
成员:余翔、梁开斌、熊建军、鲍玉来、叶文庆、张弘、冯仁涛、谢黎伟、陈昭阳、侯莎、罗贵斌、彭强、周子安
(二)工程法团队
成员:许步国、王崇能、郑华聪、杨得兵、李文康、李敏
(三)社会法团队
成员:谢天长、王凤民、官玉琴、朱丹、董思远、韩荣和、李广宇、黄雀莺、高丹、杨彬、邱可嘉